< >
1 2 3 4 5 6

中国太极拳协会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康戈武:关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

发表时间:2024-01-02

康戈武:关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
 
中国太极拳协会|现在流传的各种太极拳都可以追溯到温县陈家沟。
根据1963年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出版的陈泮岭所著《太极拳教材》,1964年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唐豪、顾留馨所著《太极拳研究·太极拳起源和发展简史》,1935年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出版的《李氏太极拳谱》,以及1989年吴文翰发表的《近百年太极拳的发展和流派的形成》等文献的记载,得知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,流传的太极拳共有8个拳式,它们分别是:陈式太极拳、杨式太极拳、和式太极拳、武式太极拳、郝式太极拳(又称李郝派)、吴式太极拳、孙式太极拳和李式太极拳。
以各种太极拳传承者的相关文献为依据,总结其起源如下:
(一)孙式太极拳
孙禄堂(1861—1932)是河北完县人。他最初向郝为真(1849—1920)学习太极拳,后来自创了一套拳法,以自己的姓氏命名,被人们称为“孙式太极拳”。孙禄堂在1919年的《太极拳学·自序》中写道:“我受教于郝先生。”他的女儿孙剑云写了一本名为《孙式太极拳》的书(人民体育出版社,1964年出版)。
二、郝氏太极拳
郝为真就是河北永年的人。他学习太极拳是跟随李亦畲(1833—1892)的。郝为真的一些传人和太极拳学习者,以姓氏命名他们所传授的拳法,被称为“郝式太极拳”。现如今,由于郝为真的师傅李亦畲是跟着武禹襄学习的,所以这个流派的技法多被称为“武式太极拳”。郝为真的孙子少如在《武式太极拳·前言》中写道:“我的前辈叫郝和,字为真。我父亲叫郝文桂,字月如(1877—1935)。我的前辈学习太极拳是从邻居李亦畲先生那里学来的。李先生是他的舅父武禹襄先生传授给他的。”(人民体育出版社,1964年出版)。
三、武式太极拳
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永年人武禹襄(1812—1880)。他的徒弟李亦畲在1881年修订的《太极拳小序》中介绍了武禹襄学习太极拳的经历。李亦畲说:“我们县里的杨某(露禅,1799—1872)从‘河南陈家沟陈姓’那里学习太极拳,学好后在市上与其他爱好者进行比拼。武禹襄是我母舅,他看到了杨露禅的技术,并且很喜欢,常常和他进行比较。然而,他不愿意轻易传授给别人,只让他们对太极拳有个大概的了解。我听说在河南省怀庆府赵堡镇,有一个叫陈清平的人精通这门技艺。母舅因公务去了河南省,路过赵堡镇时特地去拜访了陈清平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研究,武禹襄才开始掌握这门技艺,可谓技术精妙。"这段文字反映了武禹襄学习太极拳的两个来源。一是从本城的杨露禅那里“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”,二是经过访问赵堡镇的陈清平,才开始掌握精湛的技艺。在经历了这两次“学习”之后,武禹襄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太极拳,以他的姓氏命名,被人称为“武式太极拳”。
(四)太极拳中的和式太极拳
赵堡镇的和兆元公(1810—1890)是创始人,《和式太极拳谱·和式太极拳概述》中记载了他的曾孙和有禄的话:“和式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和兆元。兆元公(1810—1890)来自河南温县赵堡镇,他是陈清平的大弟子,受到了本镇太极拳名师陈清平的指导。
吴式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太极拳流派,起源于中国。它以缓慢流畅的动作和柔和的力量为特点。吴式太极拳通过舒展和放松身体,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。练习者可以通过吴式太极拳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身心健康。无论年龄和体能水平如何,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受益于吴式太极拳。
 
关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

全佑(1834—1902)和他的儿子吴鉴泉(1870—1942)创立了太极拳。全佑的弟子徐致一(1892—1968)在1931年的《太极拳浅说》中写道:“太极拳传入京城的第一人是陈氏太极拳传人杨露蝉禅。除了杨氏的子孙之外,还有万春、凌山、全佑等几位人得到了真正的传承。全佑的儿子吴师鉴泉(1870—1942)也是被问及太极拳的人。”全佑创建的拳架由他的儿子吴鉴泉(原姓吴)继承修正定型,并以姓氏命名,称为“吴式太极拳”。徐致一于1958年出版了《吴式太极拳》(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)。
六)李式太极拳
李瑞东出生在河北武清(今属天津),是一位武术家。他最初学习了多种拳术技巧,光绪年间开始从朋友王兰亭学习太极拳。王兰亭的技术传承自杨露禅。随后,李瑞东以杨式拳中的搬拦捶、肘底捶、撇身捶、指裆捶、栽捶这五种拳法为主,同时融入太极拳的基本动作,以及八卦掌等技法,创造出了“太极五星椎”等拳谱,形成了独特的拳法体系,被人们称为“李式太极拳”。
杨式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太极拳流派。它是中国杨家后代传承的传统武术技术。杨氏太极拳以其流畅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而闻名。这种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内部力量的发展。它的练习方法包括练习一系列的动作和仔细调整呼吸。杨式太极拳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身、修身和自我防卫的方式。通过练习这种传统武术,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。此外,杨式太极拳也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灵,提高集中力和内心平静。没有论年龄或体力,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受益于杨式太极拳的练习。
杨露禅创立了太极拳。根据他的同乡李亦畲在1881年修订的《太极拳小序》所述,杨露禅是从“河南陈家沟陈姓”学习太极拳的。他创造的拳架由他的孙子杨澄甫在修整和规范过程中进行了改进,被称为“杨式太极拳”。杨澄甫在他的《太极拳体用全书·自序》(1934年2月,上海初版)中明确表示,杨露禅“从陈老师学习”。杨澄甫的儿子杨振铎在《杨氏太极拳、剑、刀·杨氏太极拳简介》中说: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派别...它是从陈氏太极拳的老架演变而来的。”(1992年,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)
八卦式太极拳
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(1600—1680),经过几代人的传承,后世出现了许多传习者和相关文献。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陈长兴(1771—1853)、陈清平(1795—1868)、陈鑫(1849—1929)等人。陈鑫所著的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于1933年由开封贤明书局出版。
回顾以上提到的8个家派太极拳的传承历史,吴式和李式都源自杨式太极拳。而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可以追溯到陈长兴,他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的第14代传人。郝式和孙式则源自武式太极拳,而武式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赵堡镇陈清平,他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的第15代传人。显而易见,现代各个派别的太极拳都可以追溯到河南温县陈家沟,最早由陈氏家族的第9代传人陈王廷创立(1600-1680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