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>
1 2 3 4 5 6

中国太极拳运动协会首页 > 太极拳百科 >

太极拳实战之谜

 

一:什么是拳术的打法和练法?

顾名思义,打法就是实战用法,练法就是日常的训练方式。所有的拳术,其立足点都是打法。练习时为了实战。没有实战价值的拳法,只能说是体操运动,是没有资格称为“拳”的。

打法与练法一样的拳,大约就是最普通的,人们认为“最正常不过”的拳法了。虽然并不是最高明的拳法!

真正能够克服人类天性的障碍,达到比较完美境界的拳法,我以为应该是练法与打法分开的拳法。因为“打”的时候,强调的是最强的攻击力;这个目标一动分阴阳,在有效攻击对方的时候,难免对自己的身体有过分的使用,所以很容易伤身---所谓的未伤人,先伤己。例如拳击,就是典型的打练合一。

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练法即是打法,练为战,这种拳术很容易上手,也相对比较实用。但是容易留下内伤(内脏损害),四五十岁以后,外家拳手的攻击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快速下降,留下很多遗留问题,有些拳师往往壮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,这都是练法不当留下来的问题。

如果练拳的时候,强调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,然后用提高后的身体机能(速度,力量,灵巧性等)来进行对抗,就必须把“练法”和“打法”分开才行。这种拳法,上手一般会慢一些,刚开始看不出太明显的效果。但是一旦功成之后,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无法对抗的了。其实这就是内家拳的原理!内家拳之所以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样子,就是因为本来这些动作就不是为了打人而设计的,而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机能而设定的。内家拳的各种招数套路仅仅是练法,而不是打法。

可惜,懂得内家拳练法的人很多,懂得打法的人却很少,甚至大多数练拳的人,根本就不知道还有“打练分开”这一说。有些“某某拳第几代正宗传人”练了一辈子的拳,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仅仅是“练法”而已,根本不知道本门还另有一套“打法”和心诀。内家拳的推手(不仅仅是太极,别派也有类似的方式)看起来很像是打法,师傅示范一下推手,徒弟以为就是“打法”了。其实推手也只是“练法”之一,不是打法。仅仅知道练法的人,是不能实战的,因此现在的很多所谓“内家拳”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内部玩玩而已。

 

由于内家拳的传承中,特别强调学生的“德行和资质”。刚开始入门的时候,师傅都是只教“练法”的。反正师傅也是天天这样练,学生没有理由说老师没有教真功夫。但是如果学生的资质不好,或者是老师发现学生的德行品性不佳,就肯定不会传授“实战心法”的。也就是如何把练法变化成“打法”,只有当徒弟的“练法”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,师傅几句话“一点”就通了。如果缺了这“一点”,一辈子也就是一套糊涂拳。如太极一脉,学了太极的练法,未必懂得太极的打法。现在练太极的人很多,大多数“传统套路”其实都是有来源的,都有一定的道理,的确是老祖宗的传承。但是后人在练的时候,如果不懂实战打法,这些练法就起不到真正的实战技击作用,就变成体操了。

二:武术修习的三个境界

练拳有三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是“无明”,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打。面对攻击的时候,凭本能反应来应对。这是大多数人的境界。

第二个阶段是“有意”,具有明显的攻防技术。动作上,意识上具有很强的攻防感觉。大多数的外家拳都能够达到这个阶段。

第三个阶段是“无意”,也就是常常说的“无招阶段”了。这个时候,手中有拳,心中无拳。一切都因应对手的变化而变化。出招非出,乃是相应而接招应招。一招出手,看似平平无奇,但是随手施为,却有莫大的威力。这是武术的最高境界---拳经所谓的“拳无拳,意无意,无意之中是真意”。也是所谓的“因敌变化显神奇”阶段了。

这第三阶段的拳法,就是太极的要领和高明之处。可惜的是:绝大多数练太极的人,却连第二阶段都没有达到。因为他们想跳级直接到第三阶段,结果永远在第一阶段里面转。很多太极老师教学生们要“无意”,要放掉攻防的意识。却不知道这种话只能对已经“有意”的,具有明显攻防意思的人来说。对于很多连门都没有入的人,哪里能谈“意无意”?他们仅仅是在“无明”阶段,“本能”阶段,必须先具有攻防意识后,才能进一步提高,谈“无意”的境界。

三:练法和打法的关联----各派太极风格特点略评。

练法和打法是有一定关联的。如果懂得打法的人,可以从各派的练法,个人的套路演练特点,就可与看得出来他们的打法。因此,严格地说,“打法”即使师傅不教,只要弟子真正把练法悟透的的话,也是可以琢磨出来的。当然,这要练习者很有“悟性”,对攻防的感觉要很好才行。

我看杨氏太极的时候,发现杨氏拳真打起来的话,实战中应该是非常霸道的,确有大师风范。其拳雍容大度,举手应招轻描淡写,出手看似平凡无奇,却无人能挡。怪不得当年的杨露蝉及其父子号称“无敌杨”,这不是没有原因的。可惜的是:此拳如果不懂打法,就这样照套路按猫画虎的练下来的话,练出来的拳就是托大的“找打拳”,专门挨打了。杨氏的某嫡系后人,被太极圈内的人称为“杨白菜”,皆因其拳虽然传自父祖,打起来很“质朴大方”,但是由于失去了祖宗“大气简洁”的外表下包含的超强实力和自信,结果是只要练了几年的拳,几乎谁都能打他,把他当成“白菜”了----谁都能吃。这实在是令人叹息!

同样是得自杨氏亲传的吴式太极拳,初看起来有点怪模怪样的。坦率说,与杨氏的拳法相比,拳架有些“小家子气”。但是如果懂得练法和打法之间联系和区别的人,一看就知道:吴氏的创拳人与杨氏拳,恰好走了拳的一体两端:吴氏的攻防实战是小巧灵活和变化多端,强调身法步法,手法的巧妙应用,其出拳必定是招数巧妙,常常匪夷所思地制人。假如与杨氏对敌,您的感觉是“无能为力”,怎样做都没有办法应对的话,如果与吴式对敌,你的感觉就是手忙脚乱,“防不胜防”了。当然,这是指得了吴氏真传的人。如果仅仅得了一套吴氏的套路,虽然天天练习,却不懂其中的变化窍要,不明拳理的话,练出来的东西,就是花拳绣腿,看起来复杂,其实根本无法实战,只能在门人内部“实战表演”的时候用来玩而已。

孙式的太极拳,也来自于杨氏。其特点正好介于两拳之间,打起来很简洁,然而架子动作偏小。不过孙式的太极,大家能够学到的仅仅是练法。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,孙氏太极的打法,是取自于形意的取中用中破中,对手很难防住的。但如果不明形意攻防之理,仅仅练孙氏太极的套路,恐怕也是打不了人的。

最后说说陈氏太极拳。这一派太极自称是“太极拳的创造者”,所谓的 “天下太极出陈沟”。拍的几个电视剧等也这样附和,所以造成了人们的这种普遍印象,似乎太极拳就是陈家的家传。不过最奇怪的就是:其他所有的太极门派套路演练中都是很轻巧柔和的,没有发力的动作;就陈氏拳有发力,与其他太极拳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。如果它真是“太极拳的创造者”,怎么教的徒弟一个个都“很不肖”呢?要不就是陈沟人“阴险”一点,对外只传“假货”,真货自己留下来。可是,当年这些拳家(孙,吴等),都是“练家子”,怎么这么好骗呢?还当宝贝似的传给后人好好练?可见这种说法,实在太难以自圆其说了。

陈氏太极能不能打人呢?当然能了。练好了此拳,一般人应该不是对手。不过无论力量和速度,可能都比不上专门的内家真传太极门人,以及专门的外家拳拳手。原因就是因为陈氏把练法和打法混在一起了,所以反而有点内不内,外不外的,算是怪怪的吧。我认为陈氏的拳,只能达到上面拳法中的第二阶段--有意。这也很不错了,相对于其他好些自称“正宗传人”,打着“无意无招”的皮相,却实际上只能在第一阶段(无明)打转,弟子们根本就无法与人实战过招的拳派相比,陈氏拳已经是相当“实用”的了。可惜,练了陈氏拳,肌肉力量和动作惯性定型后,恐怕就难得进入第三个阶段了,更别指望“阶及神明”了。

我自己现在比较喜欢看看吴氏,孙式的门人演练的太极套路。从中能够看到太极变化多端和奇妙之处。赵堡的太极是最有特点的,虽然都称赵堡拳,但似乎里面又分了很多区别,“架子”很多,大中小架,忽雷架,颤架等等,让人目不暇接。其实只不过是后人练拳的不同风格表现罢了。我认为现在的诸多太极(北派)源于赵堡,从拳架上来看是有依据的。因为她的个性很丰富,恰好暗合拳意。一个杨露蝉,教出来的徒弟个个不同,太极本来就是依据练习者的个性和修为,而在表面上有一些区别的,赵堡拳自然也一样了。

看归看,练归练。我认为练太极的话还是应该走“大气优雅”的一路。但是这个“大气优雅”中,需要藏有无穷的变化,不然就是呆子拳了。所以我不时去看看这些很有特点的拳,以及一些不太有名的太极拳,对于开阔练拳的思路,还是颇有启发的。

四:太极的打法和练法决然不同

太极拳演练的时候,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一种可以实战的拳法。不仅慢,而且动作似乎也不够直接,东摸西摸的样子。这种理解其实也对,因为我们看到的,都只是太极的练法,而非打法。实战的时候,用“练法”去应对的话,恐怕早就被打趴了!

不过我也发现,懂得太极的练法和打法不同的人似乎很少了。很多宗派的“大师”,把祖宗留下来的拳套路一招一式的分解教学,详细告诉大家这一招是怎么用的。比如野马分鬃就是接住对方攻击的手,然后向外旋转下压,另一手辅助向前扣住对方大臂,将对方按到地上等等。这种教学法似乎很受欢迎,还博得了“公开门内不传奥秘”的美名,而且门内的弟子们在互相练习的时候也觉得“很有用”。但是懂行的人看了会笑掉大牙的。

很简单:如果太极的打法就是这种样子的话,基本上真的就是“找打拳”了。坦率说,真打实战的话,一个初练拳击一两年的新手,就可以击败这些照猫画虎,比着拳招练习“实战”数年甚至数十年的“老太极”了。老话里面就说“好拿不如赖打”,真打起来谁跟你这样慢慢的玩?我相信这些门人们总有一天会发现:师傅教的攻防办法,只能在内部互相比试一下,互相喂招玩儿,根本就拿不出去的。

可“徒弟们”往往执迷不悟,以为这是因为“功力不到”的原因。其实,照这种样子练拳的话,别说十年不出门,一百年也练不出来的。因此很多“太极门人”,都只能与本派的弟子们“过招”,在互相“喂招”中,假想自己的拳“很有实战价值”。

太极的“练法”练什么?与所有的技击一样,主要就是练力量和速度。太极的练法是“有招”的,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各派多少式的招数套路。门人们利用这些有形的招数,来练习去除身上的僵劲,并练成整体劲,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。所谓的太极的“无招”,是指打法而不是练法;打法就是“无招”的,没有规定具体的方式,只有基本的原则,也就是“打法心诀”。

真太极的打法,估计见过的人很少,就算见到了也不会认识的。因为它与平时见到的太极拳练习方式,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。给人的感觉就是“特别快速和威猛”,根本不像是“软绵绵,慢吞吞”的内家拳,而像是极刚极猛的“外家拳”。这种打法,是“一触即发”,快得令人惊异:在交手的一瞬间,整个身体就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劲路,达到所谓的化发一体,力量和速度都很惊人。但是从外形一般人是看不出来这种内在劲路的变化,甚至连交手的当事人也不知道就被莫名其妙的打倒了。所谓的“疾如风,快似电,打倒还嫌慢!”,就是太极一派的打法。

内家拳的打法中,有一句话让人很不好懂,就是“打人如亲嘴”!如果内家拳没有练到一定的程度,告诉你这句话也是没有用的---你根本就用不出来。实际上,内家拳打人的时候并不是“舒展大方”的,可能并不好看。内家拳讲究手不空出,只在接到对方的劲路之后才出拳。这样最佳的出拳机会,就往往与对方靠得很近,就像是两人要亲嘴一样。这样的距离上,练外家的人由于需要用腰腿摆动的力矩来获得肌肉力量的杀伤力,因此就根本就无法贴身发力。可是真正练内家拳的人,讲的就是“力不出圈”,就是专门练习在身体的重心周围发力,因此发出来的力量奇大。这种专门在别人无法发力的近身距离内,以别人无法发力的身体姿势,来发出超强力量的拳派,完全做到了“出人意料之外”。因此,一旦出手,对手就只有一条路----被打飞或者当场被击垮在地。

 

内家拳在练的时候,身体要求是舒展大方。可是在“打”的时候,身体要求却相反---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一样,身体似乎是被压着的;但随时准备弹起来。说的好听一点,身体就是特别像是正在捕食的豹子,或者说是捕鼠的灵猫。而对手,对于这样的攻击,往往是“不堪一击”的,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来还手。更要命的是:即使打人出手后,身子依然保持卷曲的样子,因为它随时有下一次的出击。所谓的“太极者,长拳也,如长江大河,滔滔不绝”,中间是没有断点的。因为太极的打法一旦出手就是连绵不绝的凶猛攻击,不断封杀对手的攻击机会,不让对方有机会还手-----怎样做到呢?很简单,就是攻防合一。拳出手后,第一是“打死不后退”的要诀,“硬打硬进无遮拦”,第二是连消带打,不会给时间让对手来反应和调整的。

能够达到这一种境界的拳法,难道不是一种很高明的拳法吗?